一、工程概况
黄金峡水利枢纽是引汉济渭工程的主要水源地,是引汉济渭工程的“龙头”。黄金峡水利枢纽总装机容量12.6万千瓦,其坝址位于汉江干流上游峡谷段,地处陕西南部汉中盆地以东的洋县境内。黄金峡水利枢纽工区包括枢纽与秦岭隧洞黄三段(黄金峡—三河口)两大主体工程。
黄金峡水利枢纽拥有当前亚洲最大的泵站,总装机12.6万千瓦,设计流量70立方米每秒,设计扬程106.5米。枢纽建成后主要以供水为主,多年平均调水约10亿立方米,兼顾发电,同时改善水上航运条件。秦岭隧洞(黄三段)是连接黄金峡与三河口两大心脏工程的大动脉,设计流量70立方米每秒,全长16.5公里。
二、边坡简介
目标边坡包括右坝肩框格梁边坡及其延伸段的混凝土边坡,坡度约为1:0.35。其中框格梁尺寸约为2m×2m,并预留排水孔,修复面积约7000m²。2018年12月,经项目部多方调研论证,最终选用三峡大学润智生态科技研究院的核心技术——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技术,对该边坡实施“引汉济渭生态修复试验工程”示范项目。如下图所示:
三、施工流程
四、植被演变图
2020年边坡原貌
2023年(修复3年效果)
五、结论
采用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技术治理后,该边坡植被恢复效果显著。施工完成后2个月,坡面植被覆盖率达70%;2年后,植被群落由草本逐步演替为灌木,覆盖率达到100%;3年后,坡面已完全被灌木覆盖,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经过5年演替,基材仍牢固附着于锚喷混凝土边坡,未出现明显剥落或流失现象,边坡整体稳定性良好。监测表明,植物根系深入基材层并与坡面紧密结合,显著提升了边坡的抗冲刷能力和长期稳定性。该案例的成功实践,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边坡生态修复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参考,充分验证了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技术在困难立地环境中实现可持续生态修复的优越性。该案例的成功实施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边坡生态修复提供了可靠技术参考,验证了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技术在困难立地环境中实现可持续生态修复的优越性。